计世网3月13日消息 (毛江华)从1999年互联网第一次走进两会、对两会进行实时传播,到2009年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的“网络问政”,短短十年间,互联网从一种宣传的形式演变成为民意形成、民意表达和民意互动的工具。
毫无疑问,互联网的积极参与,使得2009年的两会成为中国史上最透明、公众参与积极性最高的两会。通过互联网,公众不仅可以实时获取两会信息,还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 ,甚至监督自己的利益是否能在两会上得到维护 。
网上直播走向新阶段
今年参与两会现场网络直播的依然是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主流媒体 。但不一样的是,2009年的网络直播已经加入了视频直播的新元素,央视网面向全球进行了多语种、多终端的高清直播。
“网络直播已经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位连续几年参与两会网络直播的工作人员李先生表示。据了解,最先报道两会时,没有专门的工作台,没有专门的通信线路,只能依靠信号极不稳定的手机上网卡通过邮件把现场记录下来的一条条新闻发回总部,再由后方编辑发布上网。有的时候,现场通讯信号会出现中断,记者必须离开现场找电话线。
后来两会网络直播,发布方式实现了现场远程发布;报道形式也日见丰富,不仅有文字、图片,还有音频、视频。但视频等方式,依然存在不流畅的短板,至于同一套视频更难实现多电视、电脑、手机等终端的高清直播。
采用手机新媒体的方式播报两会,始于2005年。当时,人民网与中国移 动、中国联通合作,推出免费的两会专题无线网站:可以通过手机直接登陆,中国移动用户通过移 动梦网进入两会专题,中国联通用户可以通过互动视界进入两会专题;也可以通过短信点播收到网址,点击后直接登陆
而今年的中国移动,其自身也逐渐演变成为了一家信息传播的服务商和服务平台商,一方面,通过自己的“手机报”向亿万用户直接推送两会信息;另一方面,随着3G网络的开通,一部分TD手机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视,收看两会实况。
网络民意直通两会
继去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网与网民亲切会谈之后,2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全球网民进行了一场历时两小时的互动。温家宝说:“一个为民的政府应该是联系群众的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利用现代网络与群众进行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无疑,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的网络亲民行为,不仅带动了各级政府官员对互联网民意的重视,更是激发了中国公民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的热情。
在“两会”召开前夕,各大门户网站就已经推出了相关互动栏目,诸如“向总理建言”、“提问人大代表”等已遍及网络空间。 据记者了解,一些门户网站在“两会”专题中开设“网上议政厅”“网上提案室”“假如你是两会代表”等栏目,网民发表的言论条数已多达十几万条。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中国网民关注的所有问题中,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民生问题仍然是焦点。比如,中央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揽子计划”,网民看到了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和决心,同时,特别关注拉动内需的4万亿元投资是否完全落到实处。
显然,互联网把曾经高不可攀的“两会”变得平民化了许多,并越来越呈现出互联网特点,让人觉得在中国参政议政不再是某一群体的特殊待遇,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声音通过不同的网络媒体呈现于公众面前。
譬如说,计世网和计算机世界联手打造的“两会看IT”的专题,就吸引着众多IT人士的参与,如何借助信息化提升中国工业?如何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如何推动视频行业的改革?如何正确引导“山寨IT”产品?如何保障IT白领的权益?成为了计世网友和两会代表们沟通和对话的主要议题。
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实现了普通中国公民与政府、两会代表平等互动的梦想。更为重要的一点,互联网的监督使得一些官员、委员、代表越来越重视民意的表达,与民声的呼唤。那些“上会举拳头,下会吃馒头”的现象已不会再现。
“如果‘民意代言人’像某些地方的政协委员那样信口雌黄,必将激起‘网愤’。或者说,他们也同样面临被“民意”弹劾的危险。” 有人在国务院下属的中国网中如此评述。